「“县”在图强·镇原③」走向乡村全面振兴的镇原轨迹
「“县”在图强·镇原③」走向乡村全面振兴的镇原轨迹
「“县”在图强·镇原③」走向乡村全面振兴的镇原轨迹央广网兰州(lánzhōu)6月15日消息(xiāoxī)(记者魏晋雪 实习记者马悦 通讯员曹延延)教育“四项(sìxiàng)改革(gǎigé)”成效显著,“县管校聘”改革被教育部(jiàoyùbù)列为2023年教育领域实践创新(chuàngxīn)典型案例;农村改革有序推进,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34万亩,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5127万元;营商环境不断优化,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总办件40万件,线上办件量占比88.04%……
2024年(nián)以来,镇原县重点改革(gǎigé)不断突破,老百姓关心什么、期盼什么,镇原改革就(jiù)抓住什么、推进什么,取得了一批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改革成果。
教育之事 惟此为大(dà)
教育问题既是惟此为大的事情,也(yě)是非常复杂的事情。既要久久为功,又是当务之急(dāngwùzhījí)。
“庆阳教育看镇原,这是以前镇原人最为自豪的一件事。”镇原县教体局教育股股长孙立本告诉记者,“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,镇原教育曾一路领跑,一度(yídù)成为陇东(lǒngdōng)地区的标杆,也探索(tànsuǒ)出以薄弱经济(jīngjì)支撑高质量教育的镇原实践。”
进入新世纪,随着信息化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,原有的教学手段明显落后,镇原(zhènyuán)教育(jiàoyù)一路下滑,到2020年,镇原县教育工作综合考核(kǎohé)在庆阳市排名跌到后两位。
2021年4月,镇原县由县委书记、县长牵头,15个部门共同参与,在(zài)全县推进“学校去行政化、校(园(yuán))长聘任、教师岗位聘任、教师绩效管理”四项(sìxiàng)改革。
改革后,镇原县(zhènyuánxiàn)取消教育系统各级学校(幼儿园)领导干部行政级别,各学校(幼儿园)暂保留原有的机构规格、领导职数、隶属关系等,按“新(xīn)人新办法、老人老办法”分(fēn)类管理;教职工按各学校管理、专业技术、工勤技能分岗,实行(shíxíng)三轮聘任,对落聘(luòpìn)人员安排为期半年的跟岗培训,培训结束再次竞聘;根据教师师德师风、工作量、出勤、教学业绩等因素按月考核(kǎohé),实行绩效工资,形成了多劳多得、优绩优酬的竞争(jìngzhēng)局面。
镇原县城关初级中学(chūjízhōngxué)(央广网发 马悦 摄)
学校有了规范的教学模式,教师教研(jiàoyán)教改(jiàogǎi)积极性不断提升……这些是镇原县城关初级中学近一年多来(yīniánduōlái)的变化,而让这一切步入正轨的,是来自该校校长苏志兴竞聘上岗后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。
“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。”苏志兴是镇原县54位改革后竞聘上岗(jìngpìnshànggǎng)的校(园(yuán))长之一,他上任后,在学校推行(tuīxíng)核心素养下的理想课堂设计,其本质上就是聚焦学生素养培育、思维训练和价值观形成(xíngchéng),突出学生主体、教师主导(zhǔdǎo)、活动主线原则,构建起实践性教学范式,打造了学科核心素养导向课堂。
“‘四项改革’让学校在(zài)用人上有了更多(duō)的自主权。”苏志兴坦言,改革后,全校教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。在岗位聘任、绩效管理两项(liǎngxiàng)考核指挥棒(zhǐhuībàng)引导下,教师们纷纷从教辅岗、后勤岗回流到一线教学岗,提升专业素养,勇创新、争上游。
据悉,2021年镇原县首次开始为期三年竞聘,共有6149人(rén)参与,经过三轮聘任,全县共聘任校(园)长54人,其中选拔(xuǎnbá)聘任17人;聘任内设(nèishè)机构负责人160人,其中选拔聘任75人。
“四项改革”为镇原教育带来了(le)可视的变化。2024年,镇原县高考本科进线率82.48%,较2023年提高11个百分点,中考(zhōngkǎo)人均(rénjūn)成绩、优秀率、合格率(hégélǜ)连续三年稳增、居全市前列。同时,“县管校聘”改革被教育部列为2023年教育领域实践(shíjiàn)创新典型案例,“校长聘任制”被中组部编入全国干部培训教材《推进和(hé)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案例选》。
农村(nóngcūn)改革 啃“最难啃的硬骨头”
农村改革是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起点,亦(yì)是农村发展的动力源泉。
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,要啃的都是“最难(zuìnán)啃的硬骨头”。
2024年来,镇原县(zhènyuánxiàn)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,激发农村资源(zīyuán)要素活力,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水平。
深化农村改革,最主要的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(guānxì)。
正大集团兰州正大食品(shípǐn)有限公司庆阳分公司厂房(央广网发(wǎngfā) 马悦 摄)
“2017年,我把(bǎ)家里闲置的10亩地(dì)以每年500元的租金流转(liúzhuǎn)给正大用来做生猪养殖(yǎngzhí)的基地,得到(dédào)现金55000元。其中的20000元作为股金投资入股,不但可以赚租金,又可以拿到正大的分红,对家里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。”平泉镇南徐村胡同组杨志强说。
据悉,为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,镇原县委托三方公司开发交易系统,在保持(bǎochí)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(bùbiàn)和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,积极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,开展信息发布、政策(zhèngcè)咨询、合同(hétóng)签订等服务指导,全县累计流转农村土地(nóngcūntǔdì)38万亩,规范合同签订率达到85%以上,年增加农民土地流转收入1.7亿元。
此外,镇原县按照(ànzhào)“巩固一批(yīpī)、升级一批、盘活一批、调整一批”的要求,持续壮大农村帮扶资产,提升农村集体经济(jítǐjīngjì)实力,2024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127万元。
与此同时,镇原县还组织开展(kāizhǎn)了农村集体(jítǐ)“三资”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行动和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提质增效“回头看”行动,完成了215个村村财专项审计,全面摸清农村集体资产“家底”,为扎实确权、稳步(wěnbù)赋权、有序活权奠定了扎实基础(jīchǔ)。
“对于农村(nóngcūn)改革来说,没有完成时,永远在路上。”镇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牛存堂说,“2025年,镇原县将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,巩固拓展农村集体‘三资(sānzī)’整治成果,稳定和(hé)完善(wánshàn)农村土地承包关系,扩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范围。”
以改革托起未来的希望(xīwàng)
从“材料满天飞”到“一窗(yīchuāng)集成办”,从“反复跑(pǎo)多次(duōcì)”到“最多跑一次”,镇原县在政务服务、要素保障、法治护航等领域打出“组合拳”,让市场主体获得感持续升温。
镇原县政务服务中心(fúwùzhōngxīn)(央广网发 马悦 摄)
在镇原县政务服务中心二楼“综合窗口”,甘肃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(yǒuxiàngōngsī)总裁办主任陈英杰仅用(jǐnyòng)1天时间就给圣农食品(甘肃)有限公司熟食(shúshí)加工厂完成了备案工作。“以前备案要跑到市场监督局、商务局分别交材料,备案的话至少要花一两个月的时间,现在一个窗口交一套材料,来一次就能(néng)办完所有手续。”陈英杰告诉记者(jìzhě)。
“我们设立了综合(zōnghé)咨询、帮办代办、‘跨省通办’‘省内通办’‘办不成事’反映窗口和综合窗口,实行‘前(qián)台综合受理(shòulǐ)、后台分类审批、窗口统一出件’的(de)办理模式。目前进驻县级大厅单位62个,部门(bùmén)进驻率达到100%,应进驻事项1559项,实际进驻1559项,进驻率100%。”镇原县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吴东旭介绍,全面落实项目信用管理(guǎnlǐ)、区域评估、模拟审批、容缺受理、代办服务和“一网通办”制度,备案(bèiàn)时间(shíjiān)缩短至1天,开工前审批时间缩短到50天。
同时,该县把加快数字政府(zhèngfǔ)建设(jiànshè)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,推动“线下办”向(xiàng)“线上办”“最多跑一次”向“不来即享”“能办”向“好办”转变。截至目前窗口总办件40万件,线上办件量占比88.04%。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全流程(liúchéng)电子化,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(wǎngbànlǜ)达到100%。
镇原县在(zài)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,“强科技”行动也在深入实施。
在开(kāi)边镇的沅山“三元双向”农业产业园园区显示屏上,实时跳动着各项数据,温室大棚内土壤的墒情,虫情,空气状况清晰展示(zhǎnshì)。
沅山“三元双向”农业产业园恒温恒湿的菌子大棚(dàpéng)(央广网发 马悦(mǎyuè) 摄)
“过去凭经验种地,现在靠数据(shùjù)说话(shuōhuà)。”沅山“三元双向”农业产业园(chǎnyèyuán)技术负责人张伟介绍,产业园建成连栋(liándòng)智慧大棚,并推广环境智能调控(温湿度/光照/二氧化碳传感器)、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,建设物联网监测平台,实现生产动态、环境监测、种植(zhòngzhí)计划、市场对接、设备管理等一体化掌握、一键化操作。
科技,让沅山“三元双向”农业产业园实现了质的飞跃。据悉(jùxī),目前产业园已完成(wánchéng)土地流转552.3亩(mǔ),建成日光温室86座、爱尔兰菌棚12座。园区全面建成后,预计可吸纳带动300多名群众就近务工发展,人均年增收2万元(wànyuán)以上,村集体年均收益30万元以上。
镇原县科技(kējì)局副局长邓学涛介绍,2022年,镇原县出台(chūtái)《镇原县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(2022-2025年)》,明确以“区域创新能力提升、重点(zhòngdiǎn)产业科技支撑、科技人才能力提升、科技成果转化”为核心目标,提出35项(xiàng)重点任务。
截至(jiézhì)2024年,镇原县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6464.7万元。
更(gèng)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(yìngyòng)市场下载(xiàzài)“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(zūnzhòng)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央广网兰州(lánzhōu)6月15日消息(xiāoxī)(记者魏晋雪 实习记者马悦 通讯员曹延延)教育“四项(sìxiàng)改革(gǎigé)”成效显著,“县管校聘”改革被教育部(jiàoyùbù)列为2023年教育领域实践创新(chuàngxīn)典型案例;农村改革有序推进,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34万亩,全县村集体经济收入5127万元;营商环境不断优化,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总办件40万件,线上办件量占比88.04%……
2024年(nián)以来,镇原县重点改革(gǎigé)不断突破,老百姓关心什么、期盼什么,镇原改革就(jiù)抓住什么、推进什么,取得了一批看得见、摸得着的改革成果。
教育之事 惟此为大(dà)
教育问题既是惟此为大的事情,也(yě)是非常复杂的事情。既要久久为功,又是当务之急(dāngwùzhījí)。
“庆阳教育看镇原,这是以前镇原人最为自豪的一件事。”镇原县教体局教育股股长孙立本告诉记者,“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,镇原教育曾一路领跑,一度(yídù)成为陇东(lǒngdōng)地区的标杆,也探索(tànsuǒ)出以薄弱经济(jīngjì)支撑高质量教育的镇原实践。”
进入新世纪,随着信息化、城镇化进程的加快,原有的教学手段明显落后,镇原(zhènyuán)教育(jiàoyù)一路下滑,到2020年,镇原县教育工作综合考核(kǎohé)在庆阳市排名跌到后两位。
2021年4月,镇原县由县委书记、县长牵头,15个部门共同参与,在(zài)全县推进“学校去行政化、校(园(yuán))长聘任、教师岗位聘任、教师绩效管理”四项(sìxiàng)改革。
改革后,镇原县(zhènyuánxiàn)取消教育系统各级学校(幼儿园)领导干部行政级别,各学校(幼儿园)暂保留原有的机构规格、领导职数、隶属关系等,按“新(xīn)人新办法、老人老办法”分(fēn)类管理;教职工按各学校管理、专业技术、工勤技能分岗,实行(shíxíng)三轮聘任,对落聘(luòpìn)人员安排为期半年的跟岗培训,培训结束再次竞聘;根据教师师德师风、工作量、出勤、教学业绩等因素按月考核(kǎohé),实行绩效工资,形成了多劳多得、优绩优酬的竞争(jìngzhēng)局面。
镇原县城关初级中学(chūjízhōngxué)(央广网发 马悦 摄)
学校有了规范的教学模式,教师教研(jiàoyán)教改(jiàogǎi)积极性不断提升……这些是镇原县城关初级中学近一年多来(yīniánduōlái)的变化,而让这一切步入正轨的,是来自该校校长苏志兴竞聘上岗后推行的一系列改革举措。
“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。”苏志兴是镇原县54位改革后竞聘上岗(jìngpìnshànggǎng)的校(园(yuán))长之一,他上任后,在学校推行(tuīxíng)核心素养下的理想课堂设计,其本质上就是聚焦学生素养培育、思维训练和价值观形成(xíngchéng),突出学生主体、教师主导(zhǔdǎo)、活动主线原则,构建起实践性教学范式,打造了学科核心素养导向课堂。
“‘四项改革’让学校在(zài)用人上有了更多(duō)的自主权。”苏志兴坦言,改革后,全校教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。在岗位聘任、绩效管理两项(liǎngxiàng)考核指挥棒(zhǐhuībàng)引导下,教师们纷纷从教辅岗、后勤岗回流到一线教学岗,提升专业素养,勇创新、争上游。
据悉,2021年镇原县首次开始为期三年竞聘,共有6149人(rén)参与,经过三轮聘任,全县共聘任校(园)长54人,其中选拔(xuǎnbá)聘任17人;聘任内设(nèishè)机构负责人160人,其中选拔聘任75人。
“四项改革”为镇原教育带来了(le)可视的变化。2024年,镇原县高考本科进线率82.48%,较2023年提高11个百分点,中考(zhōngkǎo)人均(rénjūn)成绩、优秀率、合格率(hégélǜ)连续三年稳增、居全市前列。同时,“县管校聘”改革被教育部列为2023年教育领域实践(shíjiàn)创新典型案例,“校长聘任制”被中组部编入全国干部培训教材《推进和(hé)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案例选》。
农村(nóngcūn)改革 啃“最难啃的硬骨头”
农村改革是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的起点,亦(yì)是农村发展的动力源泉。
进一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,要啃的都是“最难(zuìnán)啃的硬骨头”。
2024年来,镇原县(zhènyuánxiàn)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,激发农村资源(zīyuán)要素活力,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水平。
深化农村改革,最主要的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(guānxì)。
正大集团兰州正大食品(shípǐn)有限公司庆阳分公司厂房(央广网发(wǎngfā) 马悦 摄)
“2017年,我把(bǎ)家里闲置的10亩地(dì)以每年500元的租金流转(liúzhuǎn)给正大用来做生猪养殖(yǎngzhí)的基地,得到(dédào)现金55000元。其中的20000元作为股金投资入股,不但可以赚租金,又可以拿到正大的分红,对家里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。”平泉镇南徐村胡同组杨志强说。
据悉,为健全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体系,镇原县委托三方公司开发交易系统,在保持(bǎochí)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(bùbiàn)和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,积极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,开展信息发布、政策(zhèngcè)咨询、合同(hétóng)签订等服务指导,全县累计流转农村土地(nóngcūntǔdì)38万亩,规范合同签订率达到85%以上,年增加农民土地流转收入1.7亿元。
此外,镇原县按照(ànzhào)“巩固一批(yīpī)、升级一批、盘活一批、调整一批”的要求,持续壮大农村帮扶资产,提升农村集体经济(jítǐjīngjì)实力,2024年全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5127万元。
与此同时,镇原县还组织开展(kāizhǎn)了农村集体(jítǐ)“三资”监管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行动和农村集体资产监管提质增效“回头看”行动,完成了215个村村财专项审计,全面摸清农村集体资产“家底”,为扎实确权、稳步(wěnbù)赋权、有序活权奠定了扎实基础(jīchǔ)。
“对于农村(nóngcūn)改革来说,没有完成时,永远在路上。”镇原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牛存堂说,“2025年,镇原县将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,巩固拓展农村集体‘三资(sānzī)’整治成果,稳定和(hé)完善(wánshàn)农村土地承包关系,扩大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范围。”
以改革托起未来的希望(xīwàng)
从“材料满天飞”到“一窗(yīchuāng)集成办”,从“反复跑(pǎo)多次(duōcì)”到“最多跑一次”,镇原县在政务服务、要素保障、法治护航等领域打出“组合拳”,让市场主体获得感持续升温。
镇原县政务服务中心(fúwùzhōngxīn)(央广网发 马悦 摄)
在镇原县政务服务中心二楼“综合窗口”,甘肃圣越农牧发展有限公司(yǒuxiàngōngsī)总裁办主任陈英杰仅用(jǐnyòng)1天时间就给圣农食品(甘肃)有限公司熟食(shúshí)加工厂完成了备案工作。“以前备案要跑到市场监督局、商务局分别交材料,备案的话至少要花一两个月的时间,现在一个窗口交一套材料,来一次就能(néng)办完所有手续。”陈英杰告诉记者(jìzhě)。
“我们设立了综合(zōnghé)咨询、帮办代办、‘跨省通办’‘省内通办’‘办不成事’反映窗口和综合窗口,实行‘前(qián)台综合受理(shòulǐ)、后台分类审批、窗口统一出件’的(de)办理模式。目前进驻县级大厅单位62个,部门(bùmén)进驻率达到100%,应进驻事项1559项,实际进驻1559项,进驻率100%。”镇原县政务服务中心主任吴东旭介绍,全面落实项目信用管理(guǎnlǐ)、区域评估、模拟审批、容缺受理、代办服务和“一网通办”制度,备案(bèiàn)时间(shíjiān)缩短至1天,开工前审批时间缩短到50天。
同时,该县把加快数字政府(zhèngfǔ)建设(jiànshè)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,推动“线下办”向(xiàng)“线上办”“最多跑一次”向“不来即享”“能办”向“好办”转变。截至目前窗口总办件40万件,线上办件量占比88.04%。公共资源交易实现全流程(liúchéng)电子化,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(wǎngbànlǜ)达到100%。
镇原县在(zài)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,“强科技”行动也在深入实施。
在开(kāi)边镇的沅山“三元双向”农业产业园园区显示屏上,实时跳动着各项数据,温室大棚内土壤的墒情,虫情,空气状况清晰展示(zhǎnshì)。
沅山“三元双向”农业产业园恒温恒湿的菌子大棚(dàpéng)(央广网发 马悦(mǎyuè) 摄)
“过去凭经验种地,现在靠数据(shùjù)说话(shuōhuà)。”沅山“三元双向”农业产业园(chǎnyèyuán)技术负责人张伟介绍,产业园建成连栋(liándòng)智慧大棚,并推广环境智能调控(温湿度/光照/二氧化碳传感器)、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,建设物联网监测平台,实现生产动态、环境监测、种植(zhòngzhí)计划、市场对接、设备管理等一体化掌握、一键化操作。
科技,让沅山“三元双向”农业产业园实现了质的飞跃。据悉(jùxī),目前产业园已完成(wánchéng)土地流转552.3亩(mǔ),建成日光温室86座、爱尔兰菌棚12座。园区全面建成后,预计可吸纳带动300多名群众就近务工发展,人均年增收2万元(wànyuán)以上,村集体年均收益30万元以上。
镇原县科技(kējì)局副局长邓学涛介绍,2022年,镇原县出台(chūtái)《镇原县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(2022-2025年)》,明确以“区域创新能力提升、重点(zhòngdiǎn)产业科技支撑、科技人才能力提升、科技成果转化”为核心目标,提出35项(xiàng)重点任务。
截至(jiézhì)2024年,镇原县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6464.7万元。
更(gèng)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(yìngyòng)市场下载(xiàzài)“央广网(yāngguǎngwǎng)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”线上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(zūnzhòng)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