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“早上好”到“明星村”,常山达塘村的蝶变之路
从“早上好”到“明星村”,常山达塘村的蝶变之路
从“早上好”到“明星村”,常山达塘村的蝶变之路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(tōngxùnyuán) 赖越歌
在浙江省常山县的(de)青山绿水(qīngshānlǜshuǐ)间,达塘村正书写着一个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。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山村,如今(rújīn)已成为集生态农业、特色民宿、研学教育于一体的3A级旅游景区村庄。
达塘村位于常山县新昌乡西南部,村域面积13.1平方公里,下辖(xiàxiá)三个自然村,14个村民小组(xiǎozǔ),总人口544户1520人。近年来,达塘村以"早上好"精神为引领,实现(shíxiàn)了从“落后(luòhòu)村”到“明星村”的完美蝶变。
今年5月1日,位于常山县城中心位置的“早上好吃了么”共富工坊餐饮店(cānyǐndiàn)如期开业。这是村党支部书记陈重良为村里(cūnlǐ)谋划多时的新项目,采取“强村(qiángcūn)公司+农户入股”方式经营,主打销售(xiāoshòu)馄饨、烧麦等小吃美食。按照规划,每家店将吸纳10户农户入股,未来还将开设第二家、第三家门店,让更(gèng)多农户获得股份收益。
达(dá)塘村的发展密码在于将生态(shēngtài)优势转化为(wèi)产业(chǎnyè)优势。村集体牵头流转了223亩田地种植茭白,120亩土地种植高粱,打造(dǎzào)了220亩石林桃园,形成了特色农业产业体系。达塘村依托这些农业基地,配套建设了桃林景观节点、游步道、观景台等设施,成功举办了五届“桃花节”,每年吸引(xīyǐn)游客达10万人次以上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村里将废弃水泥厂改造为华东地区高端的工业风(fēng)民宿——申山乡宿。这一项目不仅(bùjǐn)盘活了闲置资源,还为村民提供了保洁、厨师、安保、服务员等十余个就业岗位,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。
达塘村的振兴之路不止于农业(nóngyè)和旅游。2020年,“早上好”支部书记研学基地在(zài)达塘村成立,已累计吸引全国20余个省市超10万名学员前来学习培训。同时,达塘村还利用乡村振兴讲堂开设(kāishè)“产业直通车”,为村民提供栽培技术、销售路径等培训,实现“讲堂助产、家门致富”。2023年,达塘村被(bèi)评为浙江省电商专业村,进一步(jìnyíbù)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。四大产业——生态农业、特色(tèsè)民宿、研学教育(jiàoyù)、电子商务,带动了110余名闲置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,特别是帮助留守妇女、老人实现增收,每年带动群众增收100余万元(yúwànyuán)。
达塘(dátáng)村的成功实践获得了各级认可。近年来,该村先后荣获浙江省文明村镇、全国乡村(xiāngcūn)(xiāngcūn)治理示范村、发现乡村旅游目的地等多项荣誉。“达塘村的发展证明,只要找准路子,乡村完全可以实现美丽蝶变。”常山县(chángshānxiàn)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我们将总结推广达塘经验,让更多乡村走上(zǒushàng)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的可持续(chíxù)发展道路。”(图片由受访者提供)
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(tōngxùnyuán) 赖越歌
在浙江省常山县的(de)青山绿水(qīngshānlǜshuǐ)间,达塘村正书写着一个乡村振兴的生动故事。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小山村,如今(rújīn)已成为集生态农业、特色民宿、研学教育于一体的3A级旅游景区村庄。
达塘村位于常山县新昌乡西南部,村域面积13.1平方公里,下辖(xiàxiá)三个自然村,14个村民小组(xiǎozǔ),总人口544户1520人。近年来,达塘村以"早上好"精神为引领,实现(shíxiàn)了从“落后(luòhòu)村”到“明星村”的完美蝶变。
今年5月1日,位于常山县城中心位置的“早上好吃了么”共富工坊餐饮店(cānyǐndiàn)如期开业。这是村党支部书记陈重良为村里(cūnlǐ)谋划多时的新项目,采取“强村(qiángcūn)公司+农户入股”方式经营,主打销售(xiāoshòu)馄饨、烧麦等小吃美食。按照规划,每家店将吸纳10户农户入股,未来还将开设第二家、第三家门店,让更(gèng)多农户获得股份收益。
达(dá)塘村的发展密码在于将生态(shēngtài)优势转化为(wèi)产业(chǎnyè)优势。村集体牵头流转了223亩田地种植茭白,120亩土地种植高粱,打造(dǎzào)了220亩石林桃园,形成了特色农业产业体系。达塘村依托这些农业基地,配套建设了桃林景观节点、游步道、观景台等设施,成功举办了五届“桃花节”,每年吸引(xīyǐn)游客达10万人次以上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村里将废弃水泥厂改造为华东地区高端的工业风(fēng)民宿——申山乡宿。这一项目不仅(bùjǐn)盘活了闲置资源,还为村民提供了保洁、厨师、安保、服务员等十余个就业岗位,人均年增收3万余元。
达塘村的振兴之路不止于农业(nóngyè)和旅游。2020年,“早上好”支部书记研学基地在(zài)达塘村成立,已累计吸引全国20余个省市超10万名学员前来学习培训。同时,达塘村还利用乡村振兴讲堂开设(kāishè)“产业直通车”,为村民提供栽培技术、销售路径等培训,实现“讲堂助产、家门致富”。2023年,达塘村被(bèi)评为浙江省电商专业村,进一步(jìnyíbù)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。四大产业——生态农业、特色(tèsè)民宿、研学教育(jiàoyù)、电子商务,带动了110余名闲置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,特别是帮助留守妇女、老人实现增收,每年带动群众增收100余万元(yúwànyuán)。
达塘(dátáng)村的成功实践获得了各级认可。近年来,该村先后荣获浙江省文明村镇、全国乡村(xiāngcūn)(xiāngcūn)治理示范村、发现乡村旅游目的地等多项荣誉。“达塘村的发展证明,只要找准路子,乡村完全可以实现美丽蝶变。”常山县(chángshānxiàn)相关负责人表示,“我们将总结推广达塘经验,让更多乡村走上(zǒushàng)生态美、产业兴、百姓富的可持续(chíxù)发展道路。”(图片由受访者提供)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